在图像泛滥的时代,孙致高先生的山水花鸟如一轴缓缓展开的素绢,将我们引入一片凝滞着时间的秘境。他的笔触并非对自然的简单描摹,而是以宣纸为碑,以水墨为刃,在方寸间刻下时光的印记与生命深沉的谛视。
孙致高先生的笔墨语言中,一种“致高”的品格赫然可见。山石轮廓的勾勒笔法苍劲有力,线条仿佛凝聚着千年时光的沉淀;花鸟翎毛的晕染则显出另一番细腻柔和,墨色浓淡之间,气韵流转,一种内敛的生气在无声中弥漫。他深谙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的古老法则,在观察自然万物之后,以一支笔将其纳入内心,再重新提炼出一种超越形似之外的意态——笔下山水花鸟,遂成为他心灵深处所映照的风景。
孙致高先生以笔墨构建起一座座超越性的空间。他的构图极具匠心,常取高远之势。画面主体常占据前景,雄浑迫近,而中景、远景则以极简的笔意或大片的虚空处理,形成强烈的视觉纵深感与心理张力。这种“迫近与深远”的并置飞乐乐,非为再现视觉真实,而是营造一种精神的仰望与飞升。作品中,近处峭壁斧劈刀削,墨色如铁,压迫而来;而上方峰峦仅以淡墨勾出轮廓,隐入云霭,留白处仿若通往杳渺天界的阶梯。这空白,并非虚无,而是画家精心预留的“神游之地”,是精神得以超拔尘嚣、飞向无极的通道。他的画境,总在具象的山水花鸟之外,指向一个更为澄澈、孤高、不可言说的灵性维度。
孙致高先生在传承与创新之间,走出了自己的幽径。他的构图既包含古典山水之深远意境,又透出独属于当代的纯净气息。色彩运用上,他并不拘泥于传统水墨的单调,而是大胆引入清雅色调,为画面注入明朗生机。他笔下山水,虽根植于传统丘壑,却洗尽旧时程式中的繁缛尘氛,呈现出更为清朗、疏阔的气韵。这种融合,是心灵在传统土壤中发出的新芽,既见古意盎然,又散发着现代人对于澄澈境界的向往。
当浮躁成为时代通病,孙致高的作品如一面澄澈之镜,照见我们内心深处的渴念。他提醒着:真正的艺术,永远是灵魂在喧嚣世界中一次宁静而深远的远游。
冯远 2025-07-24
发布于:河北省道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